首页>媒体报道>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近三成青年认为做志愿者也是时尚的生活方式

来源:文:陈桂芳 日期:2013/05/07 16:12:30

广州日报:《广州青年“吃货”多

羊城晚报:《只有0.4%青年不上网

新快报:《做志愿者也是一种流行生活方式

南都网:《广州青年最爱:唱K、看电影、上网

信息时报:《中学生比大学生更赞成同居

信息时报:《专家:中学生更赞成同居因不成熟》 

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刚刚过去,此期间,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委托市场咨询公司在广州地区青年中作了一项关于青年流行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并于5月6日发布了《广州青年流行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反映了广州地区青年流行文化生活的现状,透视了当下广州青年在各类潮流文化的浸淫和影响下,价值观有什么变化,具体内容是什么,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

本次调查从对流行文化的认识、对消费的态度、休闲文化生活、网络文化生活等四方面展开,调查对象为15—35岁的在校初/高中学生、大学生及社会青年。

●四成半的青年对流行文化的态度是“有选择地喜欢”

调查发现,青年人眼中的流行文化是指大众化(62.4%)、娱乐性(44.9%)和当下时兴的(37.6%);其内容主要包含休闲文化(74.2%)、消费文化(52.7%)和流行生活方式(52.7%)。在青年人眼中,流行文化的特点是新潮前卫(42.4%)、凸显个性(16.9%)和多变性(16.0%),认为反传统、非主流的分别只有8.2%、6.2%。

69.3%的青年认为流行文化对其有“间或影响”,其中女性比男性高12个百分点;也有16.2%的青年认为流行文化对其“基本没有影响”。至于青年对流行文化的态度,46.2是“有选择地喜欢”,其中社会青年、大学生都比中学生高18个百分点,另外有29.6%的人是“看情况”。

调查发现,网络成为青年人了解流行文化的主要途径,他们通过电脑上网(88.2%)、手机上网(61.1%)和微博(57.6%)了解流行文化资讯,其中社会青年更多使用手机上网。听广播的途径最少人使用,只有12.4%。

●四成青年选择网络文化为其最喜欢的流行文化

调查显示,青年人最喜欢的流行文化居首位是网络文化(40.2%),其次是嘻哈文化(15.3%),再次是影视文化(14.4%)。中学生最喜欢嘻哈文化和动漫文化。也有10.2%的青年人认为志愿文化是他们喜欢的流行文化之一。

调查显示,只有0.4%的青年人不上网。青年人上网目的的前五名依次是聊天(72.7)、听歌(50.4%)、浏览网页(47.3%)、看电影/电视(45.3%)和找资料(41.3%)。95%的青年人通过QQ进行网上聊天,因为零资费和占用流量少,微信(57.6%)紧跟其后。青年人使用微信的频率以“偶尔使用”(40.7%)居多,女性比男性更加“经常使用”,也有三成中学生是“几乎不用”微信的。

八成青年都有发(写)微博(博客)的习惯,目的是让朋友了解自己的动向(41.3%)、满足表达的欲望(35.8%)和无聊打发时间(34.9%)。77.1%的青年认为微博有助于他们“扩宽视野,增广见闻,扩大人际交往圈”,大学生对此的认同度高于社会青年、中学生10多个百分点;另有15.1%的青年认为微博对其“没有任何影响”。只有一成的青年会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其中大学生经常使用的频率稍高于其他。在调查对象说出的最熟悉的178个网络流行语中,比较流行的是“神马都是浮云”(19.9%)、“你妹”(19.5%)、“坑爹”(11.4%)、“给力”(10.3%)等。63.7%的青年对网络语言持开放、顺其自然的态度,认为无需规范。

调查发现,“从来不网上购物”、“从来不团购”的青年分别只有8.9%、14.2%,六成的年青人进行网购和团购的主要是原因是价格便宜/实惠;相对来说,网购比团购更受青年欢迎,“有一定条件限制,麻烦”是社会青年和男性对团购不满的原因。

超过七成的青年玩网络游戏,其中以男性和中学生居多。青年人认为网游成瘾的首要害处是“有损身体健康”(64.0%)、其次是“不利于个人成长”(49.3%)和“自我封闭,脱离社会”(49.3%)。

调查显示,五成的青年人认为网络文化“内容有好有坏,要辩证地看待”,有三成半的青年认为网络文化有利于“思想共享,能使人较全面、客观的看待周围事物”。

●近三成青年认为做志愿者也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调查发现,六成青年人认为现时流行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唱K、看电影、上网聊天,也有近三成青年认为做志愿者也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青年人最喜欢的休闲活动的前三位是“与同学/朋友聚会”(67.6%)、“旅游”(55.3%)和“上网聊天”(52.0%),也有18.2%的青年喜欢做志愿者,23.3%的青年喜欢读经典名著。在付费休闲活动方面,八成青年人都是偶尔消费。

“放松心情”是接近九成的青年人进行休闲活动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锻炼身体”(44.2%)和消磨时间(42.9%),也有19.8%的人是基于“助人为乐”。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休闲活动是“可满足或发展兴趣爱好的”(66.0%)、“娱乐放松,减轻压力的”(65.8%)。

调查发现,青年人认为决定休闲活动质量的因素是兴趣/爱好(62.7%)、经济条件(60.7%)和时间(52.4%)。阻碍他们进行休闲活动的因素是时间(53.8%)、人身安全(52.2%)和兴趣/爱好(41.6%),费用则对他们毫无影响;其中“兴趣/爱好”一项,中学生比社会青年高近17个百分点,“时间”一项,社会青年比中学生高17个百分点,女性比男性高10个百分点。“兴趣”和“时间”成了青年人进行休闲活动和休闲活动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只有一成的青年“追求名牌”

调查显示,青年人的消费原则主要是“兼顾实惠和品质”,占55.1%,尤以社会青年更突出,达64%;其次是“以经济实惠为主”,占32.9%。

50.9%的青年是“看需求选择名牌”,20%是“不会追求名牌”,只有9.8%的青年“追求名牌”,其中中学生“追求名牌”的比例最高,达16.7%,男性青年居次,达13.4%。青年人使用名牌的主要原因是“名牌就是质量好,设计好”(25.8%)、“主要是自己喜欢,用起来有愉悦感和满足感”(24.2%)和“没有太多的考虑,适合自己又买得起”(15.6%),而“追随偶像,偶像喜欢,也喜欢”只有3.6%的青年认同。

调查显示,青年人的餐饮消费(42.2%)和娱乐消费(17.8%)居日常消费的第一、第二位;“住房消费”是男性和社会青年的一项大支出;女性和大学生以“服饰的消费”居多;“学习资料费”是中学生的一项大开支。

●六成青年人认同传统婚姻

调查显示,青年人最欣赏的人前四位分别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32.9%)、“有高尚品德情操的”(26.9%)、“有人格魅力的”(19.8%)和“致力于公益事业的”(9.3%)。

调查发现,五成青年人都喜欢过中外节日,也有两成多的青年人对过中西节日持无所谓的态度。相对而言,中学生“都喜欢过中外节日”的比例偏高,“喜欢过传统节日,不喜欢洋节”则大学生和男性的比例偏高。

调查发现,六成的青年人认同传统婚姻,中学生对此的认同度低于社会青年、大学生10多个百分点。同居和裸婚分别也有13.1%、11.6%的青年人认同,其中中学生对此的认同度居首,分别是17.3%、16%;男性次之,分别是16.6%、15.7%。调查发现,40.9%的青年人认为网恋是“不切实际”,只有9.3%的人认为网恋能“获得真正爱情”。

●专家点评

广府文化学者、资深传媒人饶原生认为,调查报告反映了流行文化没有颠覆、冲击当下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经济实惠的消费原则、包容豁达的人生态度等,仍然是当下青年的优良品质。青年人享受潮流文化之乐,但不会跟着潮流走,更加不会“追随偶像,偶像喜欢,也喜欢”地盲从,而是辩证地、扬利除弊地迎着时尚的风行走。

看一个人怎么花钱,大概可以看出其崇尚的价值观。这项调查显示,青年人用于学习/工作资料的消费只占10.4%,排前两位的是餐饮消费(42.2%)和娱乐消费(17.8%),难道时下青年不思进取,更爱在吃喝玩乐中虚度时光,对个人修为及一技之长的掌握等没有太多想法?我不这样认为。调查所列选项中有一条叫交际消费(3.8%),其实这三项是可以合并的,其核心诉求是为了建立可为个人成长、成功给与帮助的社交圈,建立稳固的人脉关系,饮茶唱K等等也是值得以消费方式去适度投资的增值行为。

调查中“青年人眼中最欣赏的人”的调查结果,最令人感到欣慰。调查显示,青年人最欣赏的人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32.9%)、“有高尚品德情操的”(26.9%),这无疑很具正能量的人生观反映。也许“对社会有重大贡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基于本次调查是在广州青年中进行,我更愿意看作是由社会进步而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广州一直得开放风气之先,公民社会发育比较成熟,“拇指妹”、“举牌哥”、“口罩男”等用不失理智的诉求方式,表达对社会文明的一种挚爱之情。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就是在贡献社会,这实际上也很吻合广州青年群体健康向善的价值观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