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宫新闻>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大学生"品西关风情"感悟六则

来源:广州青宫 日期:2010/05/20 10:03:37

    编者按:青宫、青年文学公社于5月16日举办“走西关巷陌  品西关风情”——广佛大学生探寻广府文化活动,这是其中两位参加者的活动感悟。

品西关古韵的遐思
文: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小荷文学社  许德熙


    眼前的破旧和熙攘背后,有多少被尘掩的韵华?青年文学公社西关一行,行程短暂,但我却觉得漫长又漫长。听着走着,我黯然。这是一个养育我成长的地方,老区的大街小巷都留有我岁月的足迹,但昔日的光景和我的岁月一样,已一去不复返,仅留下片段记忆相伴。
    西关小姐风韵久已不再,西关大屋气派业已坠灭,西关骑楼风景早已破落,仅有西关小吃之“和味”续传。西关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都在渐渐褪色。
    广州寺庙各有灵光,但现在跻身在繁华闹市中,还能够一如既往地平静吗?佛门本是清静之地,然而现今假佛法之名行骗、算命、谋利、搞迷信的不计其数。是都市的利欲污染了莲华,是蝇营狗苟的人心崩析了平静……华林寺的规模在发展中由盛而衰。今天我们看到的和当年比起来,算是颓门败瓦了。放生池躺在街道中间,饰演供人赏玩的角色,庙门残旧,瓦积叶泥……我眼中竟仅有破落,而感受不到古韵。堂前,联曰:慧灯长放大光明,古刹重兴新气象。我却觉得:慧灯犹在,光亮黯然;古刹复建,气象未兴。而柱子上写:登欢喜地得自在观,证菩提心现应真相。说的是人的心境,但现在的广州,怀着悠然自得的心态的还有多少?发展的洪流将人心亦卷入了漩涡。
    农讲所、十三铺、百花冢等地都消弭了昔日芳华,一路听着饶老师讲解,一路心痛着。其实广州有很多值得我们停留眷恋的地方,但我们却亲手把它们锁进了历史。我想,如果没有《百花冢》这首小调,新一辈也许不会知道“东山少爷”这个名词。这“冢”字用得好,在现代文明的挤逼下,昔日繁华靓丽的“百花”都葬在了历史的墓冢。
    广州有不少如锦纶堂的地方,都是民间艺术的见证。但没有新的学徒来学艺,岂会有新一轮红日的高升?我们只看到人去楼空的冷清。我想问:是真的灭亡了吗?年青一代都遗弃了祖上的心血,异地求生去了吗?不是,他们也被遗弃了。康王路的出现,政府的征收,使他们离开了,让“家”变成了今日的光景。我们不能指责社会的进步,但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想到,我们损失了什么?西关骑楼,我们已经不得复见其完整真貌,而数百年后,后人会否只能通过史书去了解我们的文化?会否连“西关”一词也茫然无知呢?
    广州西关的文化韵华令人回味,但现在已淡然无味。在利益为重的今天,“广府文化”,不知还可口耳相传多少岁月?
    我对广州留恋吗?留恋的。虽身在佛山,但昔日街坊间闲坐乘风、树荫对弈的景象依然深刻,但我知道,这些,已经走在衰亡的末路……我对广州留恋吗?也许不。现在的广州跟我所心爱的广州隔得越来越远了,我们似互相离弃了对方。“老”广州的味道,我只有在记忆中回味了……我忧心,有朝一日,这一切会否在流传后世时因无迹可寻而成为一个“传说”?我急切,广州城和我的心,真正的归宿在哪里?

悟古思今
文: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  朱德麟


    对西关之行已经期待许久,16日这天,很开心终于能“深入”感受广府文化。
    从第一站“西来初地”到华林禅寺,再到到锦纶堂,不算一段很长的旅程,却让我听到了历史深沉的回音。我们边走边听饶老师讲解西关历史文化知识,越听越觉耐人寻味,越听越心惊于自己对广州的无知。穿行于喧哗和宁静和谐共存的街巷,我感受到了广州人的热情与包容,感受到了广州城繁华背后淡然从容的气质和睿智深刻的韵味,感受到了广府文化深厚的积淀。
    五眼井被五块圆圆的水泥板块封住,左墙壁嵌有一块古碑,额刻“敕封广济桐君庙碑”八字。据介绍,这口井是达摩祖师居留西来初地时带头挖的,古碑是清道光皇帝御赐。然而,这口井在热闹中寂然,如同隐士般默然不语,寂寥地注视着这变幻的红尘……井水已经不再澄澈,因它而闻名的“河粉”也已不在,路上行人匆匆,有几人回头?此刻,我们围着它,满怀孺慕之情。它似乎欣然:毕竟人们还是在心中记挂着它,记挂着这口涌动着文化之泉的历史深井。
    从“西来初地”到华林禅寺的路上,两边的楼房穿衣戴帽,满目是纵横交错的棚架,工人们忙着施工,一片喧哗。我们一行四五十人簇拥在街巷中间,一些闲暇的路人和小孩不禁跟随着我们,加入探寻西关文化的队伍。我们渐和人群融为一体。
    华林禅寺坐落在这片喧嚣中,就如同一名高僧正在打坐思禅。“色即是空”,这一切于他,皆是“空”。寺庙里清静如水,建筑古色古香,焚香之气弥漫,诵经之声朗朗。兜兜转转,置身于这小天地,仿佛进入了五行之外,回归了千年前的时空。
    饶老师说,五百罗汉堂中有一尊佛像长得像马可波罗。大家都笑着按捺不住开始寻找。我也索性忙活起来。五百名金色的罗汉像似泛着佛光,我看得眼花缭乱。最后,马可波罗没找到,却找回一颗虔诚的心。我从来不是一个信仰佛教的人,曾经多次走进佛堂,但是这次,我在观音面前虔诚地祈祷起来。不管信仰不信仰,我都被佛的大智慧,观音的大慈悲所折服。在那些燃着的香火中,从那些庄严宝相中,我似乎看到了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跪拜祈愿的身影,听见了声声“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的祝祷。
    在锦纶会馆,粤绣栩栩如生,精致绝伦。饶老师说,锦纶堂见证了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和广州商贸的发展;2001年建设康王路时,为保护这座古建筑,对其整体平移了近百米。听了这个掌故,我们都十分惊讶,毕竟这是个浩大的工程。由此,我感受到了广州人的一片赤子之心,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惜。
    确实,历史文化是需要发掘、珍惜与保存的,否则,哪里还存在锦纶会馆呢?华林寺、五眼井,恐怕亦都销声匿迹。对此,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尤为沉重。
    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也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是什么人呢?古时指读书人,现今来说,大学生也是“士”。在古代,“士”,绝不是因为其可通过读书进而做官改变命运而受到尊敬,其受尊敬的原因在于他肩负着社会的责任,担当着历史的引领者。
    温总理的小诗《仰望星空》,一直感召我前行,激励我以仰望星空的姿态追求理想。而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传承优秀文化的“火炬手”。我热爱这座城市,热爱我的生活,热爱着中国悠久而独具韵味的历史文化。我深信,“士”不是为了谋生而来到世界,传承文化是我们的一种社会责任,它并不抽象,要求的是认同、践行和以身作则,需要的是求是的精神与一颗热爱的心。
    我回溯,细细品读着西关的一砖一瓦;我展望,广府文化依然屹立,辉煌灿烂。

唤起那份神圣的职责
文: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  林静娜


    也许是生活的忙碌沉重了心情,也许是喧嚣的街市扰乱了心绪,来广州两年多了,印象中的广州仿佛只有对商业利益和物欲的追逐。文化的缺失与精神的单一,曾使我一度拒绝这座城市。
    5月16日,我参加了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广州青年文学公社组织的“走西关巷陌 品西关风情”活动,在身临其境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广州城繁华喧嚣背后那份睿智深刻的韵味和广府文化深厚的底蕴。原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饶老师幽默风趣的导游下,我们走进了广州西关这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从“西来初地”到华林禅寺,再到锦纶会馆,不算一段很长的旅程,却让我仿佛走进了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那一寺一馆,一街一巷,一砖一石,似乎都在诉说着一段荡气回肠的久远记忆。一股莫名的感动,悄悄涌上心头。
    西来初地,一个充满文化张力的名词,传说这里就是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禅师最早登陆的地方。如今,“西来初地”的原貌已经消失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历史的季风拂平了所有的沟壑。熙熙攘攘、五光十色的街市,呈现出广州实在祥和的生活姿态,我们慢慢地寻找被掩埋的痕迹。隐居深巷中的华林寺巍然静穆,无声中透出佛灵的威慑力,它是繁嚣俗尘中的一片禅荫,一方净土,日久天长地蕴积了沁脾沉香和人情百味。
    走出华林路玉器街的热闹繁华,抬头仰望,云际现出影影绰绰的灰塑轮廓。那是锦纶会馆屋顶的两只斑斓鳌鱼。双目圆睁、须根向天——它们正诉说着300年前的峥嵘。饶老师说,锦纶会馆是广州市惟一保留较完整的清代行业会馆,见证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印证了中国纺织行业及丝织品出口曾经有过的辉煌。2001年建设康王路时,为保护这座古建筑,锦纶会馆整体“搬家”,向西北平移了近百米。其工程之大,用意之深,着实让人感叹。
    忽然十分遗憾之前没有用心品读广州,或者说,总是片面看待广州。其实,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发展印记,每一座城市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展示,而文化的流传,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审视它。
    此时,我不禁担心起这些扣人心弦的西关文化的归宿。它们浓缩了历史的精华,是广州在某个时代民族文化的象征。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浪潮席卷神州,文化古迹频频告危,许多具有人文价值的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蒙受了严重的破坏;同时,还有许多古迹年久失修,缺乏保护,濒临覆灭。西关文化,会否有同样的下场呢?我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之时,却与历史的传承、文明的衔接、人文的传统渐行渐远,现在,我们是否应该反躬自省了呢? 
    古老的华夏文明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保护文化古迹,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子之一,我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一份神圣的职责,和众多有识之士一起,保护历史遗留的痕迹,还原历史真貌,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永浴和谐之光。

走近西关
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陆楚芬


  5月16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群青春靓丽的学子,带着一路徜徉弥荡的笑语,渐渐地走近西关。
  原本以为此行只是代表山泉诗社到广州青年文化宫领奖,没想到却得到一次文化的洗礼,领略了岭南广府文化的风情。
  下午2时30分,40多名活力四射的青年男女带着欢声笑语,浩浩荡荡行走在炎炎酷日下,即便是在人潮涌动的上下九,依然赢得匆忙的游客停步驻望。走在队伍最前方的是此次的“导游”,《潮爆粤语》节目主持人饶原生老师。第一次听到“西关”,是在看《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时候,那时候便对康家那座西关大屋很感兴趣,但却对“西关”一无所知。现在终于清楚了。原来,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到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的地方的统称,它既是广州现在的商贸集中地,更是当时的商贸中心。
  西关之旅的第一站是“西来初地”。西关是一个跟佛教有很大渊源的文化遗址。而相传西来初地便是当年印度达摩师祖在中国首次登陆的地方。人们为了纪念达摩便建造了这一牌坊。牌坊的旁边是五眼井,也叫达摩井,传说是达摩居住在西来初地时带领信众挖掘,是广州古代九大名井之一。现在,虽然市政府为了保护五眼井,在其上方建了半壁亭,并将其前200平方米开拓为一个小广场。但是,五眼井还是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井水污染严重,甚至散发阵阵臭味,已经被人用石板盖住了。传说五眼井的井水能解烦渴,疗眼疾,颇为神异,如今却……不禁让人惋惜!
  沿着玉器街走去,我们到了第二站——中国佛教禅宗之源华林寺。华林寺,也叫西来庵,顾名思义,也与达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被誉为“广州四大丛林”之一。走进华林寺,令人不禁感叹:如此繁华喧闹的市井之地、商贸重阜,竟有这般清静祥和之地!寺内熏香袅袅,烟雾迷茫,消弭了喧嚣、利欲,让一切归于平和,与世隔绝。而我们就像一群冒失的小鬼,闯进去,破坏了一片安宁,却又随即被引入了那祥和的境地。
  下一站是锦纶会馆。锦纶会馆是雍正年间由百家丝织业主共同出资建造的,里面供奉着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的锦纶行师祖——“汉博望张侯”张骞。它是广州惟一幸存的行业会馆,见证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中国纺织业、丝织品出口曾有过的辉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迹。孙中山先生曾专门要求必须“永久保留”。会馆上方屋脊的鳌鱼护珠气势非凡,旧式的防盗木门庄重安全,化妆小楼小巧精致……最令人惊叹,或者说惊艳的,是玻璃柜里那些精致绝伦、活灵活现的丝织品。据饶先生的解说,西关小姐擅长织、绣,个个有双巧手,西关的丝织品远近闻名。只是现在这一项工艺却面临着失传,年青一代几乎没有人会这门工艺。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文明社会 ,人们只追求速度、赢利,传统的工艺被悄然摒弃。潮流一代更喜欢芭比娃娃、韩版衣服、十字绣……至于这些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却甚少再有人关注。
   活动最后,我们在锦纶会馆举行了“我们这样过年”大学生社会调查征文比赛表彰大会。在锦纶会馆领奖,我觉得别有一番风味,更切合这个比赛的目的——关注、了解、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从饶老师手上递过来的那份沉甸甸的证书,就仿佛是历史小心翼翼交付给我们的一份使命,在接过的一刻,我们便庄严地承诺了一个深刻而真挚的誓愿。
  此行,饶先生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人说过,要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要看西安,要了解中国近百年要看上海;而我个人认为,要看中国近三百年就要看广东,而要了解广东就要看西关!”广州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港口,亦是近代史上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而西关又是广州繁华的商贸中心、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我认为,西关文化应该是广州人的“家传之宝”,是非常值得保存的。而广州在现代化进程中,却严重破坏了部分文化遗址,更暴露出了广州市民保护文物意识的薄弱。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事情。文化的传承,必须依靠每一个人重视,那些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又怎能轻易丢弃? 
  西关文化虽不能说博大精深,但却不是匆匆数小时能道尽的。这次的“西关之旅”,我们只能算了解了西关文化的一小角,“走近”了西关,而不能称为“走进”西关。西关大屋、西关骑楼、西关青石板路……都还在等着我。而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真正走进西关!

“读”西关有感
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倩影


    曾经多次涉足荔湾区,试图领略西关风情,然而,除了熙攘的上下九步行街,鳞次栉比的商业大楼,却难觅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西关风情似乎在热闹中无迹可寻。其实,对于西关,我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所幸,于5月16日参与了青年文化宫主办的“走寻常巷陌  品西关风情”活动,从而对西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城内为城,城外为关”,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称城西太平门外为西关。广州市的西关地区是指今荔湾区的人民路以西,六二三路以北,荔湾湖以东的区域。
    追溯广州的历史,早在隋唐之际,广州的西部就是中外商贾聚居之地,城市商业文化传统久远。到明代,广州商业十分发达,城中数以万计的商贾多居住在城西,从而形成了西关商业风气和住宅风情相得益彰的独特风貌。直至清代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封闭了闵、浙、江三地海关,惟留广州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迅速崛起,此后150年间,西关商业史前繁荣,还吸收了一些外国的先进学科知识,形成了较完整的“特色”住宅。此次活动的“导读”饶老师说:“中国前2000年的繁华要看西安,而前300年则要看广州。”广州的近代文明浓重着色于西关,由此,我感到西关的文化保护价值是不容忽略的。
    在介绍西关的过程中,饶老师问道:“谁能说出六个关于西关的名词?”一时间,众人竟面面相觑。良久,才有人说出“西关大屋”、“西关小姐”、“西关小吃”,紧接着就是一片沉默了。此时,面对着那片刺眼的阳光,我们无力地驻立着,搜索枯肠,却无法再说出一个词。这一刻的尴尬或许很多人会认为理所当然,然而,西关文化的没落却正在这哑口无言的几秒中体现无遗。广州日益繁华,但历史文化的天空却似渐被擎天大厦遮蔽……
    百年来,西关素有广州粤剧曲之乡、南拳武术世家发祥之地等响当当的头衔,贤良淑德的西关小姐曾是多少少年梦寐以求的择偶对象,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又是多少腰缠万贯的富商的理想栖居之地!西关小吃、西关纺织业、中医学……这些特色文化曾在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然而,现在这些都已逐渐淡去。我忽想,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否成为某个历史学家的新发现,而被陈列在博物馆里呢?
    站在锦纶会馆内,环视冷清的会场,寂寞的刺绣静静躺在橱窗里,一如打入冷宫的妃子。饶老师突然感叹道:“馆外沸腾,馆内冷清!”是啊,相比喧闹的上下九步行街,这里有多少人驻足留恋?又有多少人曾凝望过那段尘封的历史?
    时至今日,荔湾、海珠、越秀各区的旧城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恩宁路、南华西、东濠涌越秀南地块,素日平静的老街、旧宅,变成了一片等待开发的热土;逢源路一带,亦已被列入荔湾区连片危破房改造计划。这些都意味着,或许,许多有广州特色的老房子将从此销声匿迹。
    对于西关,广州人是情有独钟的。西关,包含了商埠、古刹、旧居、美食、书画、曲艺、国医、武术、民俗、收藏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广州人美好的集体文化记忆的载体,因而,我们都在担忧着西关的命运,担忧着“水秀花香茶浓”的西关风情,会否在建设浪潮中被改造得体无完肤?!青砖墙、满洲窗、榕树根……历历在目,心中的这一片乐土又岂容侵犯?只是,时代在变迁,时间在推移,在这个寸土寸金的世界,要守住那片没有商业气息的故土是如此难!传统与现代文明卡在一个出口,谁也没有想过让步。
    显然,我们不能厚此薄彼。保护本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现代社会的发展亦不容忽视。然而这是否意味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呢?我们都在翘首,期盼着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期盼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

纯真的纪念
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容彩玲


    5月16日,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在青宫及青年文学公社的组织下,在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西关陌巷,展开了探寻广府文化之旅。
    “走寻常巷陌  品西关风情”活动我们期待已久。尽管天气酷热,路途遥远,但想到此行能够认识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还有知名的《潮爆粤语》主持人饶老师为我们导游,山泉诗社的小文人墨客们还是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集合后,我们便在饶老师的解说下一路参观,感受古色古香的广府建筑,探寻西关独特的文化根源。不过,真的非要加上一点想象力不可,因为西关已在改造中变得面目全非,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零碎的记忆片段。我不禁痛心于它的支离破碎。西关,这曾是一个多么华丽的名词,而如今,昔日的繁华不再,粉饰味很浓的文化故址显得如此暗淡无光……
    但尽管如此,在浮躁的大都市内,我们仍能感受到广府文化的气魄。细细品读下,我们的精神在一刹那回归了平静。
    在“西来初地”,我们观赏了五眼井。在饶老师讲述着关于井的传说时,我们好奇地探头望了望这口古井,但见它平淡无奇,不禁失望。然细细观察,却发现了它的“深藏不露”。井上的碑刻和达摩祖师西来的掌故,都令它瞬间变得神秘起来。再望向井底时,里面却倒影出了一片属于远古年代的“文化星空”,清澈见底。
    步入华林寺,嚣闹之声戛然而止。截然不同的静,让我忽然想起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畿子,不禁沉思了起来。并非寻求顿悟,只是想,世上本来无一物,但我们为何却总是风尘仆仆?时代的发展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却也让我们的心镜蒙上了尘土,让我们纯净的记忆不断被腐蚀……这,究竟该是不该?
    走进五百罗汉堂,伫立在我眼前的是一尊尊金色的罗汉,我慢慢地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姿势,微笑着与他们进行灵魂的触摸。在看到笑容可掬的弥勒佛时,我亦笑了,虔诚地拜了拜,然后满意地离开。是顿悟了什么吗?非也,我只是在那笑容中变得坦然了,坦然地肯定了心中的一份坚持。我想,世间的是与非,谁又能说得清呢?作为一名学子,现在我能做的,恐怕只有坚守心灵的阵地,为历史文化保存一片洁净的土壤。           
    参观完锦纶会馆,我们便各自分散了。但我们并未匆匆回家,而是自主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地方,再进行更深入的文化体验。 
    这是独特而宁静的一天。面对大都市的熙熙攘攘,面对生活的紧张异常,面对社会的纷繁复杂,我们的心灵在西关文化探寻之旅中得到了憩息。而那些具有浓厚广府风情的历史画卷,更给予了我们纯真而美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