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宫新闻>青宫快讯 青宫快讯

如何助孩子有效管理情绪!

来源:图文:陈畅 日期:2018/08/14 15:48:05

“孩子没情绪就是高情商吗?亲子之间没情绪就是关系好吗?情绪不会因为被控制而消失,而是隐藏在孩子的内心深处,长期的情绪抑制会对身体和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情绪是应该流动起来的。”624日,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副主任,社会工作师王嘉作为主讲导师,在未成年保护课堂·育苗教室上分享了“如何助孩子有效管理情绪”的专题讲座,帮助40名家长科学应对并管理孩子的情绪,有效提升亲子关系。

在讲座中,王嘉导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什么是情绪”、“为什么要管理情绪”、“如何帮助孩子科学管理情绪”,以及“家长情绪管理”四部分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家长会后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很实用,受益匪浅。

情绪来了?有妙方!

什么是情绪?王嘉导师将情绪比作燃烧的火焰,事件的发生或产生的念头是火种,而人内心的想法是引燃的汽油。她说,很多家长往往忽视了在情绪燃烧时,“内心的想法”那桶汽油才是最关键的。

角色扮演环节,家长两两一组,一人扮演哭诉的孩子,一人扮演家长。“家长”给出了两个常见的反应,分别是不回应和“没关系,别哭了”,“孩子”普遍反映,“家长”的不回应让“孩子”觉得很受伤,而看似是安慰用语的“没关系,别哭了”让“孩子”觉得有苦无处诉,觉得“家长”不理解他。

“如果孩子新买的飞机模型摔坏了,很伤心地找你哭诉,你会怎么回应他?”导师王嘉以此为背景设置了情景模拟。一名家长扮演孩子,另外八名家长分别给予“孩子”不同的回应,能有效安抚到“孩子”的回应会得到“孩子”“奖励”的一颗核桃。最终,“宝贝,妈妈看到你很伤心,知道飞机摔了你很难受”,“爸爸以前也摔过心爱的玩具,知道这个感觉是很糟糕的,爸爸理解你”等能够看到孩子情绪,并与孩子的情绪“同频共情”的回应,都得到了认可的核桃,而不予以回应,或“看不到”孩子情绪,只一味让孩子别哭的回应,甚至带有情绪性的批评等回应都让“孩子”情绪更为糟糕。

“如果家长不接纳孩子的感受,哪怕态度再好,孩子的情绪只会越来越激烈。”导师王嘉说,“要与孩子的情绪共情,即说出孩子的感受,讲一个与孩子有同样感受的例子,倾听并重复孩子的感受。当你认可、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多接纳和控制的能力。”课后,不少家长反馈,学以致用“镜像”、“同频“、”共情”,有效地处理了孩子的情绪,解决了问题也促进了亲子联结,效果很显著。

此外,导师王嘉还谈到,不能一味地控制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也需要一个出口,如果孩子需要适当的发泄,可以和孩子一同选择发泄的方式,但应在“不要伤害到自己、不要伤害到别人、不要伤害到环境”的三不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他可以让情绪合理流动起来,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绪吞噬!

行大于言,“我”好过“你”

导师王嘉认为,不仅要科学管理孩子的情绪,家长也要做好情绪管理。当家长言行不一致时,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人生导师,要照顾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才能为孩子提供好的养分和土壤,起到模范作用,防止不好的习惯和情绪滋生。

针对有家长喜欢说“你总是……”,导师王嘉不提倡总把“你”挂在嘴边,这会把自己和孩子对立开,应多说“我”。她认为,大人要成熟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的行为触怒到你的时候,不要采取“你”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指责,可以采用“我感到很不高兴,因为……,我希望……”的句式,以此阐述事件的本身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感受,不具体指向谁,但能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给你造成的不好感受,最后提出希望的规则,实现教养的效果。

王嘉导师还指出快乐同频的重要性,不要忽视与孩子同喜同乐。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教育要符合成长规律,不可操之过急,往往家长眼中孩子“差强人意”的表现是家长的焦虑表现,家长要内心足够强大,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做孩子的向导。此外“家长要照顾好自己”的建议也让在座的家长频频点头。

游戏力:在玩乐中完成任务

导师王嘉着重推荐家长运用“游戏力”来解决问题,不少家长表示方法十分管用,会后实践效果很好。

家长vikobelle说:“晚饭时间到了,叫女儿吃饭叫了几次都不理我,后来跟她说不如我们比赛兔子跳出去饭厅看看谁跳得快?她立马放下iPad跳出去了。晚饭后出外散步也是玩到不肯走,同样是说跟她玩兔子跳游戏,自己跳回家”家长eileen则通过与孩子“化身”“玩具收割机”的方式,让从不收拾玩具的孩子自觉把游戏区的所有玩具收拾得干干净净!她感叹:“游戏戏力真的太奏效了!”家长付先生说:”今天用老师教的方法,早上让小熙和妈妈比赛谁速度快,果然一改原来磨曾的习惯用尽快的速度完成了洗漱,吃饭。我都不用念经一样催快点快点了。謝谢嘉嘉老师!"

总结收获,获益良多

最后,讲座在学员们的总结分享中结束。有的家长说:“印象最深的是与孩子‘共情’,以前虽然也在书里看到,却不知道怎么做。真的是要真正地去理解孩子。”还有的家长分享:“过去我太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上完这堂课,我觉得我应该对孩子少说一些‘应该’,多一些认可和准许。”另一个家长分享说道:”我对快乐同频很认可,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快乐多一些,为什么不与他共同欢乐呢?“而一位二孩子妈妈说:”我最大的收获是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家长在育苗教室课堂上各有所思、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