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一袭香港书香
来源:芳芳 日期:2008/07/28 09:52:49
在这个网络时代,在这个网民高速增长的年月,书香,依然在我们身边飘舞,滋润着我们的眼眸和心灵。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十九届“香港书展”于7月23—2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期间,香港贸易发展局与广州日报举办“第二届书香伴我行”活动,免费邀请400名广州读者前往香港参加书展,分享香港的书香。
24日上午,400名爱好读书的广州市民乘着10辆大巴浩浩荡荡出发,其中一号车的“广州精英学子团”特别引人注目,此团是广州日报专门委托青宫组织的,成员是30名年龄从7—23岁的曾获得各种奖项的大中小学校学生。这次书香之旅,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文化体验。
近年,青宫公益性的青少年文化、艺术、康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对广州的青少年越来越有吸引力,在社会上也越来越有口碑。因此,当“书香伴我行”活动的主办者广州日报社决定组织“广州精英学子团”赴港参加香港书展时,第一时间便想到由青宫组建。负责这项工作的主任助理翟芸稚根据广州日报的要求,决定由青年中心、社会实践指导中心和网络宣传部分别组织辖下社团的优秀会员参加。
活动消息在7月3日发布后,受到学生的欢迎,咨询及报名的电话响个不停,广州青年文学公社在发布消息后的3个小时就不得不截止报名,之后还有不少同学致电希望做“候补”。广州青少年读书热情如此高涨,令人感到欣慰。
“广州精英学子团”的30名学生来自暨南大学、广州外语外留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市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市育才中学、广州市第16中学、广州市同福中一小等17所大中小学校,他们当中有全国优秀小记者获奖者、全国滑轮少年组冠军、广州市少儿游泳赛亚军、广州市优秀共青团、优秀团干部及“走出读图时代 回归深度阅读”读书征文比赛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各有特长的他们有着相同的兴趣——读书。他们都是怀着感受香江的书香、体验香港独特的文化气息、探究香港不一样的文学生态而踏上这次旅程的。
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车队抵达香港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书展现场。“广州精英学子团”的团员们甫下车,就受到香港贸易发展局的热情接待,被邀请进书展的贵宾室,早在那里守候的香港媒体记者便迫不及待地对这群广州学子进行采访。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东方日报、南华早报等记者轰炸式地轮番采访学生,大公报的记者称赞这群广州学生很有“书卷味”,阅读兴趣广泛,不少人对香港的作家并不陌生,其中有些学生更是有备而来,希望在书展上买到自己心仪的书籍。香港南华早报的记者认为香港书展如今已不再仅仅是香港的文化盛事,已经辐射和影响到周边地区,她说采访了不少参观书展的内地人,她表示“精英学子团”是她采访到的一群最用心的读者,因为虽然几乎所有学生都是首次亲临书展,但之前做足“功课”,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对本届书展的主题“阅读世界 走向世界”了如指掌,她相信这样一群读书有心人一定会在书展上有收获。
一书一世界,2008年香港书展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世界。19个国家及地区的近480家出版机构在这里设摊展出其最新出版的图书,主办单位还很有心思在推出系列推动跨文化阅读的文化活动,如邀请王德威、陈丹青、麦天枢、刘震云等两岸三地的知名华文作家主讲的“名作家讲座系列”,还有“新日本@新媒体系列”讲座、“英国文化日讲座系列”、“中西文化Crossover(混合)讲座”、“儿童天地——名人讲故事”等,适应不同层面、不同年龄的读者、市民的要求。徜徉在书展中,仿如走进一场书的盛宴、一个读书人的嘉年华。
“广州精英学子团”的学生一走进书香四溢的书展现场,马上被琳琅满目的图书吸引,直奔自己的心头好而去,30人几分钟后已经融进书海里而不见影踪。那么大的展馆,那么多的书,那么多的人,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爱书之人抑或只是来看看热闹的,都会被这样的读书气氛感染,然后不由自主地去寻觅自己喜爱的读物,买下来带回家,在一些慵懒的下午或暮色四合的黄昏细读,让感人的故事震动心弦,让深刻的思想陶冶性情,生活恬然而生动的情趣便油然而生……
“哗,香港人真夸张,居然拉着旅行箱来买书,购书的消费意欲真高,真舍得花钱买书啊!”“啊,香港的阅读人群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年轻人、白领阶层,你看,书展里‘姨’字辈、‘婶’字辈、‘叔’字辈、‘伯’字辈的有不少哩!”……此等惊讶,广州的学生们很快找到答案。香港书展里学术性、专业性、文学性的书籍并不多,大部分都是通俗文化类、实用类、消遣类的读物,而且有一定的折扣,这种普罗大众的定位,决定了书展是面向广大市民而不是只专属于知识公子,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会展外面顶着烈日、打着“蛇饼”排队买票进场的香港市民的那份耐心和热情了。
书展虽然面向普通市民,但文化含量一点也不低,这体现在其相关有文化活动上。华南农业大学李永雅同学参加了作家朱天文小姐主讲的“名作家讲座系列”之“站在左边?我写《巫言》”。这是一个颇有文化品位的讲座,但现场坐满了听众,还有不少人站在后面或两旁的通道上,其中有不少是中年人甚至白发者。这讲座何解有这样的吸引力?李同学认为朱小姐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加上主持人恰如其分的驾驭和控制现场的能力,两人天衣无缝的配合,把一本属于意识流的书糅合一个个人生哲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推介给听众,令听众如沐春风。“这个讲座令我对主流社会、对文明社会多了一份思考。”李永雅同学说。可见,香港书展的主办者是用心良苦的,他们期望通过一届又一届的书展营造文化氛围,让市民从中接受文化的薰陶。
逛了半天书展,不少同学都有所“斩获”,文学公社10位同学都购买了一本以上的图书。广州大学萧宏重同学说虽然港版图书很贵,但还是买了几本,“与内地朴素的风格不同,港版书从封面设计到内文的排版到用纸到印刷都很精美、很悦目,诱人情不自禁地掏钱去买。读一本好书是一种享受,读装帧质量如此讲究的书,则得到双倍享受。”
参加这次书展的学生都表示感谢青宫给了他们这么一个亲身体验香港文化的机会,让他们开阔了文化视野,认识了许多新作家、新作品。“书展现场派发的书籍宣传单张很实用,于我而言将是一份很好的学习材料,我会好好保存,相信以后在学习中会用得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蔡俊钊同学在书展里得到一份“意外”的收获。
这次香港书香之旅是短暂的,因而学生们对香港文化现象的了解也是浮光掠影的,但从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已是丰富而充实的了。
最近,我读了著名作家毕淑敏一篇名为《我所喜欢的女性》的文章,里面有一段文字摘录如下: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自由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其实,读书岂止只会令女人如斯动人,男女老幼皆然。如此,让我们的生命始终与书结缘吧,无论华服在身还是布衣裹体,都不妨再“穿”上一袭书香——那书香能饰我们的心灵以锦绣,那书香能衣我们的心灵以华裳,这样,即使此生与夏奈尔5号无缘,也会活得芬芳四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