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游园活动温暖留穗外来务工者
来源:文:刘雪莲 图:吴帆 日期:2008/02/05 17:21:25
1月25日,天色一片灰蒙,刺骨的寒风夹着细雨,大街小巷人影稀疏,尽显冷清。然而,广州市文化公园里却是一派张灯结彩、人头涌动的喜庆景象。原来,“广州市《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宣传活动暨2008年外来务工人员迎春联谊会”在这里举行。
上午10时,当我们随运载活动用品的车辆一起抵达公园正门时,志愿者们立刻围了过来,二话不说帮忙把物品搬到指定的游戏区。尽管已经在寒风细雨中站了近1个小时,手脚冻得僵硬,但是这些志愿者仍然热情高涨,没有丝毫怨言,表现出强烈的服务意愿。 看着这些在风雨中奔忙的可人儿,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
上午11时,志愿者们兵分三路,机动组负责搬运桌椅和布置游戏场地,兑奖组负责清点奖品和包装礼物,游戏组负责准备游戏用具和熟悉游戏规则。时间在忙碌中慢慢流逝,准备工作在紧凑有序地进行,大家全情投入,全力以赴,沉浸在快乐工作、快乐体验的幸福之中。
下午3时,万事俱备。随着中央舞台节目表演接近尾声,外来务工人员陆陆续续向游戏区聚集,本来较为冷清的场馆渐渐热闹起来。每一个游戏摊位前都有数十名外来民工驻足,他们用好奇的目光探询着,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起初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和担忧:年轻的志愿者是自小就生活在象牙塔的天之骄子,他们会不会看不起这些衣着朴实的外来务工人员呢?生活优厚的“80后”“90后”,会不会厌弃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劳动者呢?他们的服务态度会不会使得民工们满意?闹哄哄的场面会不会发生不愉快的纠纷事件?然而事实证明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帮年轻人根本没有任何阶层观念,他们不仅热情地鼓励外来务工者参与到游戏中,耐心详细地解释和示范玩法,而且还和游戏者打成一团,使整个游戏区笑声不断。
在众多的游戏中,“齐心协力”游戏最受欢迎了。参加者两两组合,比赛吹气球并用背部夹破气球,他们每完成指定动作就可获奖券1张。气球的爆破声、胜利的欢呼声相互混杂,不绝于耳。“灯谜”区内,参加者手拿关于“两法”和“奥运”题目的灯谜,自觉有序地排队等候核对答案和领奖券,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原来他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新《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有所了解。在“呼啦拉”、“集金币”、“动物大连蹲”等游戏区域,参加者都表现得饶有兴致,热情高涨,欢乐潮此起彼伏。从兑奖区走出来的外来务工者,每人手上均捧着一份份精美的礼物,脸上的笑容绽放得如春天的阳光般灿烂。一位30多岁的外来务工高兴的告诉我们:“这里有好看的表演,好玩的游戏,还有很多实用的礼物,今天像过节一样开心。”看到民工们玩得如此开心,参与服务的我们心生欣慰。
傍晚时分,“两法”宣传活动也接近了尾声,参加活动的外来务工者恋恋不舍地离场。我们希望,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一年一年地延续,我们的爱可以一点一点地向外传播。
文:续静
1月25日下午,由市劳动局、广州地区春运指挥部主办,青宫青年中心承办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两法宣传活动暨2008年外来务工人员新春联欢游园活动”在文化公园举行,1400多名前来参加活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那天,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个不停,但恶劣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志愿者的热情,机动组的男孩子们跟车搬运活动所需的道具和礼品,其余的志愿者则在文化公园办公大楼布置活动现场,对游戏规则进行最后的调试,以使游园活动能按计划顺利开展。
下午3时半,参加活动的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进入游园场地。刚开始时,不少外来务工人员都在场外徘徊,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志愿者见到这情况,立即通过亲身参与游戏、示范游戏规则来邀请他们参加活动,气氛很快在互动中热闹起来,各个游戏都排起了长龙。 这时,哨声、气球爆破声、呼啦圈落地的声音,还有大家不绝于耳的笑声此起彼伏,整个活动场地变成了一个温暖如春的欢乐海洋。
渐渐的,兑奖处的人流开始增加,志愿者们带着灿烂的笑容,将一份份纪念品和礼品送到所有参加活动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手中,也将广州市民的浓浓情谊和深深祝福传递到他们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