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翅膀在实践中张得更美
来源:芳芳 日期:2004/07/23 14:48:24
参加这次“哗啦啦—齐娃娃”小才女艺术实践夏令营的都是我宫艺术培训部的舞蹈班、美术班学员,别看她们年纪小,最小的7岁,最大的才12岁,但个个都很有艺术天赋,是名符其实的艺术“小才女”。7月10日上午在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的开营仪式上,几位美术“小才女”一点也不怯场,颇有风范地即席挥毫,创作了两幅作品给红线女奶奶,祝福她艺术生命长青。在参观了红线女艺术中心时,通过浏览图片、观看红线女使用过的服饰实物和讲解员的解说,她们被红线女奶奶充实的艺术生命迷住了,尤其当她们看到红线女奶奶晚年在创造美的同时,还致力美的传播和延续,为此组建小红豆艺术团,传授技艺给粤剧新一辈,还与时并进,创作粤剧卡通片《刁蛮公主戆驸马》,从中学习到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业、创新精神,深感在艺术道路上要学到老,做到老。
实践,是这次夏令营自始至终围绕的主题。在从化钟落潭敬老院慰问演出后,孩子们还主动和长者做游戏、下棋,之后又搀扶行动不便的长者在院中散步,慢慢推坐轮椅的长者回宿舍。所有这些举动,对这群孩子来说,都是力所能及的,但对这群年老体弱的长者来说,却是温暖的源泉,当他们听到陈芷茵小同学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天”时,只见他们个个露出开怀的欢颜,有的甚至眼泛泪光,一位婆婆还情不自禁地拿起麦克风说“祝你们快高长大,听话懂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温馨的场面印证了这个美德在年幼一辈身上“蔓延”。在后来的感想总结会上,几个年龄较大的同学都说在敬老院的表演,使她们领悟到艺术活动只有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才更有意义。
让孩子们走出课堂,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实境,摆脱空想,创作出更加鲜活、灵动的作品,也是这次夏令营的主题。平时惯于在美术室构思、作画的孩子,这次来到流溪河边写生显得异常雀跃,他们被眼前山清水秀的风光吸引住了,吱吱喳喳地说“我要画那座桥”、“我要画那座塔”、“我要画流溪河旁边的山”……一阵喧哗之后是长长时间的沉寂,哦,原来是孩子们在用心地作画哩,有的用腊笔画,有的用水彩画,当他们在流溪河边一字排开,高高地举起自己的作品展示时,这时被吸引的是我——我被他们有的注重写实、有的注重想象的作品迷住了……
最能体现孩子们创意的,是DIY时装设计制作环节。各色皱纸、锡纸、牛皮纸、各色硬卡纸、快餐纸碟、各色一次性台布、一次性胶袋、铁丝、胶丝、麻丝、麻绳、吸管、魔术贴、绷带、各色尼龙绳、吊虾笼、竹片网、光盘、各色气球、双面胶、回形针、钉书机、报废的演出服……看见这些东西,我初时还以为让孩子们开杂货铺,学习做买卖,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些与时装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竟是孩子们为自己在晚上的化妆舞会“装身”的原材料!仅一个下午的功夫,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各种材料,变成一件件令人喜出望外的时装、头饰、首饰,那些超现实的构思,那些匪夷所思的造型,着实令我等成年人汗颜。最令我惊奇的是,纸碟、废纸箱、硬卡纸、铁丝等等硬梆梆的材料,竟能变成7款轻盈的天使翅膀!
孩子们期待已久的化妆舞会终于开始了,他们一扫前一天学习走catwalk时的拘谨和害羞,自信地登台亮相,show自己那虽不是最靓的,但肯定是世界上惟一的DIY时装。表演时,他们很懂得配合时装的特征,或端庄或活泼或神秘或搞笑地表演,通过自我介绍、个人展示和组合造型三个环节,评出了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造型奖和最佳合作奖,戴上后冠的得奖者,一派“美在花城”广告新星的风范。
夏令营一定不能是纯玩团,若然,家长们宁可让子女参加旅行社名目繁多的面向学生的暑期团;若然,寓教于乐这个夏令营的宗旨就荡然无存。针对时下不少夏令营都是游山玩水的“变脸”夏令营,艺术培训部对“哗啦啦—齐娃娃”小才女艺术夏令营作了精心的安排,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安排了参观红线女艺术中心、到钟落潭敬老院慰问演出、DIY服装设计比赛、野外绘画、模仿比赛、厨艺展示、劳作、摘荔枝、下棋、打羽毛球等活动,强调实践性。的确,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呵护中长大的一代,上网的多,主动接触社会的少;课堂上学习的多,在实践中学习的少;享受关爱的多,给予别人关怀的少,这次夏令营注入的实践、服务、付出内容,让孩子们受益菲浅。
一次效果好的夏令营,当然是因为有责任心强的组织者。这次夏令营的组织、策划工作主要由劳健儿、李少婉两位老师负责,虽然夏令营在7月上旬才开营,但她们在5月已开始了组织工作,考虑到参加者都是舞蹈班、美术班的学生,她们首先把这次夏令营定位为艺术实践夏令营,所有的项目设置都围绕艺术与实践来开展,于是有了鲜明的主题。接下来的不少细节安排也颇见心思,如其中有一天的晚餐是自助餐,记得出发前我看到这个安排时以为到自助餐厅用餐,谁知那天下午见叶玉琼、陈超然、梁晓雄等工作人员出外采购食物,才知道是自制的“自助餐”。只见采购完毕的三人一回到营地就在厨房里忙碌起来,轮番上阵,不一会儿,阵阵令人唾涎三尺的香味飘满营地,惹得孩子们呱呱大叫饿。用餐时间一到,面对整整一张标准桌球台都放满食物的饕餮盛宴,孩子们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食欲,令自助餐“搞手”叶玉琼开心得“见牙不见眼”。坦率地说,随意去一间餐馆用餐,相信孩子们都不会计较,组织者也乐得清闲,但从这个“无嘢揾嘢搞”的细节,可见组织者对这个活动的用心良苦,期望从不同的环节给孩子们新鲜的感受。
在整个活动过程,劳健儿、李少婉、陈小媛三位老师虽然分别管理一组学生,但事事有商有量,取得共识之后才行动。她们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孩子们的导师,还是孩子们游戏时的伙伴。在这个过程中,她们能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为以后的因材施教打下基础。也因为多了一份亲密关系,孩子们会更喜爱她们的老师,会继续跟她们学跳舞、学画画。
做任何一项培训,都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培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靠慢慢积累的持续发展过程,这类以自己的培训学生为对象的夏令营,因为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打成一片,对学生有凝聚力,使学生的归属感更强,对培训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